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08
沐文明之光,循法治之道。
盛夏夜晚,漫步在市城区榆次老城夜市,烧烤、炸串的香气袭来,循味而去,商铺林立。每家店铺门前油污无踪、桶具归位,目之所及,清爽整洁、井然有序。
2019年1月1日,我市正式实施《晋中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6年后的今天,这部地方性法规,从纸上条文落地为治理效能,已成为餐饮从业者的自觉行动。昔日污水横流的后厨,如今灶台亮堂堂。
《条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规的温度,终在烟火街巷中升腾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安全感,晋中市民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部门联合形成长效机制
餐厨废弃物的规范处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食品安全。7月上旬,晋中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对《条例》实施6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此次检查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市城区60余家餐饮单位进行“全链条”式检查。
在市城区某大型商场餐饮区,执法检查组发现有的商户存在餐厨废弃物混装问题。“《条例》第4条规定,禁止将餐厨废弃物和非餐厨废弃物混合投放。”执法检查组成员现场指出问题,并向商户负责人详细讲解法规要求。商户李经理当即表示:“我们立即整改,确保餐厨垃圾分类规范。”
“开展执法检查,是市人大常委会落实《晋中市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办法》,深入查找《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症结问题,推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压实法定责任,确保《条例》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科长牛君介绍,执法检查组检查餐厨废弃物产生、贮存、收运、处理各个环节,累计查处非法收购废弃油脂窝点2个,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将执法检查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
“看到政府部门这么重视餐厨垃圾处理,我们老百姓吃得更放心了。”在市城区颐景国际酒店就餐的市民张女士对检查行动表示支持。
《条例》实施6年来,我市持续强化餐厨垃圾“全链条”监管,通过严格执法加强责任落实,全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规范率显著提升,为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筑起坚实防线。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王志刚介绍,该队与市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采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餐饮单位、收运企业及处置单位开展全方位监管。他说:“我们将餐厨废弃物管理纳入日常执法重点,每周开展3至4次专项检查,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条例》长效落实。”
餐厨垃圾变身绿色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市城区人口共95万人,按《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84-2012)中的人均日产生量估算,市城区的日产餐厨垃圾总量为105多吨。如何让这些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2019年,随着《条例》的颁布实施,配套建设的我市首家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晋中市环和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实行餐厨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
每天,9辆印有醒目标识的餐厨垃圾收运车穿梭在市城区各大餐饮场所,通过“定点、定时、定线”模式,将日均60吨的餐厨垃圾安全高效地运送至处理厂。
“以前处理餐厨垃圾是我们最头疼的事,现在好了,收运公司每天免费上门帮我们处理,真是省心又方便。”晋中学院后勤部负责人梁宝堂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市城区大中型餐饮单位、商业综合体、企事业单位及高校食堂等垃圾产生单位,已经与晋中市环和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签订《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协议》,实现了餐厨垃圾收运全覆盖。
随着餐厨垃圾收运车缓缓驶入晋中市环和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一车车餐厨垃圾即将开始它们的“绿色变身”之旅。据晋中市环和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尹强介绍,餐厨垃圾进入厂区后,首先会被倒入接收料斗,渗滤出的废弃食用油会进入初筛机进行初步筛选。剩余的餐厨垃圾则经过大物质分选机制成有机浆料,或经过沥水后与初筛机的筛上物一起,通过制浆分选一体机制成有机浆料。这些经过除砂除杂的有机浆料,会与筛选后的废弃食用油一同进入高温蒸煮罐,利用蒸汽进行高温蒸煮,实现油水分离并制成浆料。随后,浆料会进入三相离心机,分离出液相、有机固渣和毛油。其中,液相和有机固渣会进入厌氧罐,经过厌氧消化产生沼气、沼液及沼渣。
尹强表示:“自2018年9月投入运营以来,公司共收运处理餐厨废弃物12.75万吨,生产沼气353.21万立方米、粗油脂3305.14吨。预处理生产分离出的废弃油脂交由合规生物柴油企业再利用,有机渣浆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厂区生产和生活供热,沼渣和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置,市城区餐厨废弃物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共建共享提升治理效能
“您看,《条例》要求,餐饮单位要设置油水分离装置,产生的餐厨废弃物要在24小时内交给取得服务资格的运输单位……”近日,在市城区某大型商场餐饮区,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向商户详细讲解《条例》的具体要求。
我市某连锁火锅店店长王强认真听完讲解后说:“以前我们后厨污水横流,现在油水分离已经成为日常习惯,整个后厨环境都变得整洁有序了。”
这一幕,正是《条例》颁布施行6周年的生动缩影。自《条例》出台,我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线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条例》;线下,《条例》普法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餐饮企业活动,以及餐厨废弃物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有序开展,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将普法宣传送到每一家餐饮单位门口。
市城区安宁新村居民陈凯泽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小区周边餐馆的剩菜剩饭没有随意倾倒的现象了,餐厨垃圾有专人收运,周边环境看着舒心多了!”
“《条例》的出台填补了我市餐厨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地方性立法空白,为构建整洁、安全、绿色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障食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郝春民表示,通过持续宣传和严格执法,市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规范率明显提升,泔水污染、垃圾猪、“地沟油”回流餐桌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条例》实施六载,润泽城市新风。当前,《条例》的深入实施正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质效。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创新宣传方式、完善长效机制,让《条例》更加深入人心,为创建文明城市、保障食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