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晚报时间:2025-08-04
八月流火,热血丹心映太行;军号嘹亮,红色基因再传承。在八一建军节当晚,左权将军广场华灯璀璨,由左权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县文旅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主办,一场国防教育主题文艺汇演精彩上演,左权县人武部全体官兵与市民齐聚一堂,在歌舞与诗韵中重温峥嵘岁月,共话军民鱼水深情。与此同时,在广场上设置的征兵政策咨询台前,热血青年踊跃咨询,“参军光荣”的理念在这方红色热土上依然如此深入人心。
开场舞《吉星高照》抒发了群众对盛世华年的赞美;歌伴舞《幸福中国一起走》表达广大群众逐梦新时代的幸福感;舞蹈《绿色军衣》、歌曲《强军战歌》、诗朗诵《党旗铸魂、铁肩担防——青春与国防的时空对话》连续上演,展现了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小品《永不褪色的兵》以拥军模范王艾甫“送革命烈士回家”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朴实的台词和感人的情节,展现了一位老兵对战友们的深厚情谊,激励青年一代牢记历史、砥砺前行,引起全体观众共鸣,赢得阵阵掌声。舞蹈《江山》《花开中国》、歌曲《为了谁》《祖国颂》等节目相继上演,歌颂祖国,讴歌时代,为整场演出画上圆满句号。
激昂的旋律、刚劲的舞姿,激发着群众对国防事业的热忱。在左权县人武部设置的征兵政策咨询台前,热血青年人头攒动,大家详细询问着入伍条件、优待政策等。 青年小张表示,此次活动将国防教育与文艺演出有机结合,既缅怀了革命先烈,又营造了“参军光荣”的浓厚氛围。
左权是一方鲜血染红的热土,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等150多个党政军机关在此长期驻扎,境内现存红色革命遗址遗迹269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当时仅有7万人口的小县,就有1万人牺牲、1万人参军、1万人支前,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了解,今年以来,左权县已有百余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照亮了当代左权人的家国情怀。
左权县人武部周冉表示,希望以国防教育晚会为载体,通过多元形式阐释国防要义,深植全民国防意识,赓续老区红色血脉,厚植全社会拥军爱军的浓厚氛围。同时,号召更多优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记者 路丽华 通讯员 董飞
记者述评
让红色基因深植时代沃土
□ 路丽华
当左权将军广场的华灯照亮太行山脉,这场国防教育主题文艺汇演,不仅是军民共庆建军节的盛会,更是一次红色基因的接力传承。左权这方浸润着英雄鲜血的土地,正用最鲜活的方式诠释着“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深意。
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象在每一个细节里。左权县以文艺汇演为桥,让《强军战歌》的旋律唤醒沉睡的记忆,用王艾甫老人“送烈士回家”的故事触碰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当历史的烽烟与当下的安宁在舞台上交叠,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峥嵘,更是今天幸福生活的来路。这种“沉浸式”的国防教育,让“爱国”从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能感知、能共鸣、能践行的信仰。
国防长城的筑就,离不开军民同心的深厚根基。征兵台前,老区青年的踊跃咨询,是“参军光荣”理念扎根人心的生动注脚;百余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的数字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保家卫国”的自觉担当。国防意识的培育,既要回望历史——让左权将军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路,也要立足当下——让每一位公民都明白: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军民同心,便没有跨不过的坎;军政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
文艺作品唤醒记忆,征兵热潮点燃激情,国防意识融入日常,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在军民共跳的舞步里,在青年参军的誓言中,太行山上红色基因绵延不绝,军民携手力量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