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中日报时间:2025-08-04
当转型的号角在城市上空嘹亮吹响,开发区这片承载着突破与希望的热土,早已整装待发。
这里,没有按部就班的等待,只有敢闯敢试的突破;没有墨守成规的停滞,只有破旧立新的前行。今年以来,全市各开发区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机遇,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抓实抓细招商引资、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勾勒出转型发展的生动画卷。
“碳” 索绿色未来
破局转型新境
踏进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的脉搏正跳动出 “绿色” 韵律:焦炉烟气通过层层技术关卡变身高值LNG和氢能,难解废盐经科技点化重获工业新生,微藻则以惊人效率“吞噬”着工业尾气中的碳。以“碳路先锋 智链融合 域境开新”为战略目标,这里正全力构筑一个技术领先、链条闭环、效益多元的现代产业生态圈。
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支撑,累计投入7.07亿元,精准投向37个环保节能项目。从安泰集团浓盐水实现“滴水归零”,到高炉煤气脱硫除尘达成“去污存净”,一个个项目如同“绿色基石”,筑牢绿色化、节能化、高效化的发展根基。
传统焦化产业加速蜕变,昌盛180万吨、茂胜216万吨焦炉技改项目投运,推动焦化产业向大型化、清洁化、高效化转型。焦炉煤气资源化利用链条持续延伸,瑞鑫60000Nm3/h焦炉煤气“碳减排制LNG联产氢能”项目稳步推进,工业尾气逐步转化为高价值绿色能源。分布式光伏成为园区重要能源补充,新泰钢铁、汾西矿业厂房屋顶的23.42兆瓦光伏“铠甲”,年发电2700万度,形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发展模式;余热发电成绩显著,茂胜、宏安、昌盛等干熄焦余热利用项目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绿色动能取代粗放用能。
在全球探索“双碳”路径之际,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迈出开创性步伐。作为一家专注于藻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创新型企业,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创了国内微藻减碳行业的先河,为山西焦化、钢铁、电力、化工行业碳减排走出了一条新路。自2022年6月一期示范项目正式投产以来,年产藻片30多万盒,年产值300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1000吨,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高效减排,还可通过固碳、固氮养殖,实现工业废气碳中和、碳减排。
目前,该项目二期正在规划,配套建设立体光伏农业大棚、以藻水为核心的活性藻水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同时产生热能,实现气、土、水、藻、光、热、肥系统综合利用。
链条多元延伸
赛道梯次焕新
在过往的刻板印象里,灵石县的产业版图总带着浓重的 “黑”—— 矿井深处的乌金翻滚,运煤卡车的轰鸣不息……挖煤、炼焦、运煤,似乎就是产业循环的全部注脚。如今,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转型发展的主战场,灵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手握 “转型” 这把刻刀,立足煤炭资源禀赋,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积极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逐步雕刻出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肌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下,园区煤化工产业已形成“规模与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齐增”的良好态势,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焦化产业规模化整合,形成811万吨总产能的产业集群。其中,聚源煤化300万吨/年项目成为我市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的转型标杆。园区以四大焦化企业为链主,从“煤”到“焦”再到“精细化工品”,从单一资源输出到多元产品矩阵,构建“煤、焦、化、电、气”一体化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出LNG、硫酸、液氨、纯氢等产品,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尽”。
面对工业固废难题,开发区主动谋划,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利用该公司专有超低热值固废脱碳技术,实现煤矸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既解决“固废围城”问题,又产出绿色建材等产品,推动资源消耗型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持续推动焦化项目配套余热发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等一系列节能减碳配套措施,构建一体化环保管控体系,倒逼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链式”转型,如何“转”出高效率?灵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锚定“链条化延伸”核心路径,围绕煤化工产业“破茧升级”,构建起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产业生态。目前,煤制乙二醇、氢能源等项目相继落地,一条闭环循环的“煤、焦、化”产业链已然成型;瞄准新能源材料与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领域,宏源富康45万吨煤焦油精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可生产针状焦、氢能等高端产品,推动产业链条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从单一资源开发到多元链条延伸,从传统生产模式到智能绿色制造,灵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链条化延伸激活创新动能,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不断迈向纵深。
招商靶向发力
服务迭代升级
产业发展热火朝天、工业项目加速落地、服务保障及时跟进……盛夏时节,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处处是繁忙的生产场面。近年来,园区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走上了既“新”又好的路子。
今年以来,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取得丰硕成果。依托省级玛钢专业镇建设,积极寻求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及局部产业转型区域的契合度,推动重点区域融合发展,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大力招引优质项目。2025年,积极赴深圳、广州、南京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寻求项目方与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作契合点。截至目前,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9个,总投资约3.4亿元。
项目引进只是起点,如何让这些项目快速扎根、顺利成长,考验着园区的服务能力。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以优质服务为项目保驾护航,通过 “软硬皆施” 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福地。坚持对满足承诺制办理条件的工业项目推行“全承诺、零审批”模式,2025年上半年共办理立项备案23件,其中实行承诺制的项目比例达100%。
在基础设施优化完善方面,积极协调区政府、交通部门推进路网建设。目前,胡村玛钢铸造园区铸造北路建设工程767米已建成通车,园区道路主框架已完善,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协调市、区供电公司协助北郭村企业办理高压线路迁移手续,目前已完成实地考察并提出具体迁移方案。
当项目站稳脚跟、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质的跃升,成为推动园区经济向更高层级迈进的关键。园区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推动科技政策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已协助昌鑫铸造、天雨消防、华海建材、硕志科技、金谷天安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晋中,除了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绿色转型”、灵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破黑立新”、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软硬兼修”,其他开发区也正以各自的独特智慧,书写着转型的精彩篇章——
和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准绘制重点产业链发展路线图,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培育上重点发力,全面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编制《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为主线,积极实施“一区三园”战略;
寿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 10 项区域评价(估)成果运用,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有效解决企业评估评审手续多、耗时长、费用高的难题;
……
这些开发区各展所长、各亮绝活,如同无数条溪流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浪潮,在转型之路上奔腾不息。
记者 郭娟